▲请点击观看视频 10月27日,党的二十大代表、容县公安局政委黄墁返回玉林后,来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与民警们座谈,分享参加盛会的感悟,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会议室里,党的二十大代表黄墁难掩激动的心情,和民警们分享了参加盛会的感受。黄墁说,“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气势磅礴,给人以信仰的感召、方向的指引、前进的力量、胜利的信心”。二十大代表、容县公安局政委 黄墁让我们广西代表团感受到了满满的能量,满满的振奋,包括我们回到广西以后,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领袖的风范,给与我们的关切,给与我们的温暖和鼓舞。黄墁说,作为一名党员、公安民警,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创造出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担当起护航平安的时代重任,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利益作出新贡献。座谈后,大家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 李林聪作为共产党员,我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 张宏亮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举旗定向,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倍受鼓舞,倍感振奋。我将坚持人民至上,依法依规办理每一起案件,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有奖竞答】玉林疾控——邀您答题拿大奖! 艾滋病(AIDS)是我国重点防控的重大疾病,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本次有奖竞答活动将面向大众普及预防艾滋病有关知识,从而增强群众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加强防范和自身安全保护意识。为全面提升群众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于2022年10月10日—11月10日开展“防治艾滋病,健康你我他”主题有奖竞答活动参加活动有机会抽中手机、电饭煲、热水壶大奖!活动详情主办单位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0日——2022年11月10日活动主题“防治艾滋病,健康你我他”活动规则 1、本次有奖竞答活动仅限玉林地区用户参与,且中奖后所填写的收货地址必须为玉林地区内,中奖者填写除玉林地区外的其它收货地区而导致不能及时、准确收货的,将由中奖者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参与方式:答题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答题页面,共计11道题,前10道题分数达到100分才能进入参与抽奖池。每个微信号和手机号有且只有一次机会进入抽奖池,获得抽奖机会,在整个活动期内每位答题者仅有1次抽奖资格。 3、本次答题不限次数,答题者没有全部答对前10道题的,可重复进行答题,直至答题满分进入待开奖名单。 4、答题者已经进入参与抽奖池的,点击提交答卷页面后的“参与抽奖”按钮,需要确认接收消息,才算正式参与抽奖。到达指定的开奖时间后会自动开奖,并给每位参与抽奖的人发送一条服务通知,可点击进入查看中奖情况。 5、活动到期后承办方将进行线上一键开奖,具体奖品等级、数量和奖品设置如下:一等奖荣耀50 SE手机 (8GB+128GB)*6台二等奖美的智能电饭煲4L(美的WFS4037)*50台三等奖美的热水壶1.7L(美的SH17E312)*300台注意事项: 1.参与者点击提交答卷页面后的“参与抽奖”按钮,并确认接收消息,才代表正式参与抽奖。到达指定的开奖时间后会自动开奖,每位参与抽奖的人会收到一条服务通知,可点击进入查看中奖情况。 2.奖品通过邮寄方式发放,中奖人需要提供真实有效的收货地址,否则奖品收不到后果自负。 3.本次有奖竞答活动仅限玉林地区用户参与,且中奖后所填写的收货地址必须为玉林地区内,中奖者填写除玉林地区外的其它收货地区而导致不能及时、准确收货的,将由中奖者自行承担相应责任。中奖信息在活动页面上公开展示。奖品由承办方购买邮寄派送,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有。参与方式扫描或识别上方二维码参与答题END一边答题一边学知识还有丰厚奖品等你来拿还等什么快来一起参与吧!
10月9日,《广西日报》头版“二十大代表风采”栏目以《丹心为国 警心为民》为主题,报道了党的二十大代表,玉林市容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黄墁的先进模范事迹。现转载全文如下:▲《广西日报》10月9日版面截图。丹心为国 警心为民 ——记玉林市容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黄墁入警13年来,她以精湛的法医技术、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身于公安法医事业,累计检验尸体650多具,协助破获重大、疑难案件600多起,活体伤情检验4800多人次,在一大批案件侦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黄墁。(图源:玉林公安)从一名法医技术人员做起的玉林市容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警务技术一级主管黄墁,在工作中不仅要奔波于现场、解剖室、殡仪馆,还要时常面对惨不忍睹的尸体。这些挑战常人难以承受的心理极限的工作,往往被认为是男同志的“专利”。“再特殊的工作也需要有人去做,作为党员,我要为女性做榜样,激励更多人投身到这个行业来。”凭着这股干劲,在玉林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副支队长的岗位上,她克服心理障碍,兢兢业业、踏实肯干,坚守在刑事侦查工作的第一线。在玉林市玉州区发生的一起故意伤害致死案件中,由于缺乏目击者,且案发地监控录像模糊,破案十分艰难。当时参与案件侦破的黄墁提出运用一种新型排查法,比对现场血迹查找嫌疑人。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排查,最终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这是玉林市公安局玉州分局首次运用这种新型排查法侦破命案,也填补了刑事技术应用的空白。“法医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入警第一天起,黄墁就立下决心,争当一名技术创新的“领头人”。黄墁在工作中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拨开案情的迷雾,为案件侦破指出正确方向。她先后牵头集结刑事技术人员,创立“劳模创新工作室”,探索推行“加减乘除”工作法,协助破获390多起案件;带领刑事技术人员开设“绿色通道”,创新“四级筛核法”,比对中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48名;联合创建广西公安系统首个“广西三八红旗手工作室”,协助破获1400多起案件……2017年,黄墁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从北京回来后,她主动到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屯、学校等宣讲十九大精神100余场次,用心搜集群众对民生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履行党代表上传下达的职责。黄墁的名字因此家喻户晓,一些群众慕名找她帮助解决困难。2019年12月,一位母亲找到黄墁,说自己11岁的小女儿小美近期情绪不稳定,常有自伤行为,作为母亲的她濒临崩溃。她把最后一丝希望寄托到黄墁身上。黄墁马上帮助联系心理医生,并一直密切关注治疗情况。“一片丹心,只为祖国富强;忠诚坚守,唯愿百姓平安。”这就是黄墁,无论是在技术岗位,还是管理岗位,她都坚守着初心与警心。今年8月,担任容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后,黄墁立足新岗位履职尽责,积极落实暖警爱警措施。结合开展公安机关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营造争先创优、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让民警的荣誉感、自豪感,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新征程新岗位新起点,我将示范带动公安干警们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黄墁说。
“加油、加油,坚持、坚持,马上到终点了……”近日,巴才洛与年轻消防员一同训练的声音响彻训练场。他始终以身作则,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巴才洛是青海省格尔木市消防救援支队盐桥南路特勤站站长助理,从事消防救援工作23年。有着近22年党龄的他,一直秉承着乐于奉献、勇于拼搏、敢于担当、舍己为人的精神,在雪域高原上书写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1980年10月,巴才洛出生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的一个小村庄,从小就对军营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热爱。1999年,巴才洛应召入伍,加入消防队伍,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起初,他有过疑惑,不拿钢枪、不练擒敌之术,那还叫兵吗?虽然心中有失落,但他深知,兵种不一样,但都是为国家作贡献。想通了这些,巴才洛便全身心投入到各项训练中。2001年,他以年度优秀士兵的身份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紧握拳头庄严宣誓,立下铮铮誓言。为补上技能素质这块短板,巴才洛每天坚持负重5公里跑,别人跑一趟他就跑两趟;障碍训练,三次五次不行,他就练十来次,直至达到优秀为止;器材生疏,他就利用休息时间,反复钻研各种器材性能……经过反复摔打锤炼,巴才洛成了队伍里的“业务尖兵”。2013年10月23日,格尔木东站发生列车相撞事故。接到出动命令后,巴才洛第一时间跟随救援力量到达现场。由于列车车厢内空间狭窄,救援担架难以抬出。巴才洛凭借丰富的救援经验,当机立断,立即利用无齿锯对车窗隔断进行破拆,打开了救援通道。由于车窗距离地面较高,且受伤乘客伤势严重,他组织救援人员采取搭人桥的方法在车厢外接应,成功将10余名被困人员救出。巴才洛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7次,曾荣获“全国灭火救援尖兵”“青海青年五四奖章”“拥政爱民模范个人”“格尔木好人”等荣誉。今年,他光荣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无论取得多么出色的成绩,巴才洛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践行着一名党员的职责和使命。在 2016年的一次救援中,巴才洛路过一顶游牧民的破旧帐篷时,看到一位年过古稀的残疾老人在给一名智障者喂风干牛肉。这一幕,深深刺痛了巴才洛的心。就这样,他认识了兰珠、曲珠母子。兰珠丈夫早逝,肢体有严重残疾,只有一个患有智障的儿子曲珠和她相依为命。了解到这些后,巴才洛决定帮助这对母子。他多次到驻地民政部门协调,帮助办理两人入住村敬老院的手续,还从自己并不宽裕的津贴中拿出8000元,为老人垫付入院费用,结束了他们艰难的游牧生活。2020年4月,回族小姑娘马小婷因父母落水而亡,成了一名孤儿。在救援现场,听着撕心裂肺的哭喊声,看着眼前那令人心碎的场景,巴才洛决定资助马小婷长大。他和队友先后筹募捐款2.6万元供其上学、生活,为马小婷及其养父母想方设法解决住宿等生活问题。这次救援也让并不熟水性的巴才洛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好游泳和救援技能,能多拯救一条生命是一条。于是,他主动请教队长,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学习游泳。结合地域冬季特点,他还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冰域救援技能。他说:“我掌握的这些救援技能,希望一辈子都用不上,但哪怕有一次能够用上,我都不愿眼睁睁看着生命被夺走,所以我必须得有所作为。”23载的消防生涯、23载的忠诚守护23载的默默奉献,巴才洛用满腔热情表达着对党和消防救援事业无限的忠诚与热爱“。今后,我将继续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巴才洛说。
工装制造车间里,机器轰鸣,火花飞溅。“刀具要磨削得极其锋利,车工具时要眼疾手快,微量地观察和进刀。”洪家光屏气凝神,正在加工用于航空发动机零件的工装工具。1979年出生的洪家光,是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从普通技工到车工、数控车双料高级技师,再到企业内聘的高级制造工程师,从业20多年来,他精益求精、努力钻研,先后完成200多项工装工具技术革新,解决300多个工装工具技术难题。在洪家光看来,车工的一项关键技能便是磨车刀,许多高精度的零部件没有现成的刀具,他就从最基础的技术做起。白天工作之余,他上手练磨刀;晚上回家,他看书琢磨。为了研究不同刀具的特性,他曾花3个月时间跟不同师傅学习,练习磨出上百把质量好、精度高,不同功能和材质的刀具,边实践边总结,积累的心得笔记已有几万字。“真正的工匠不仅要坐得住‘冷板凳’,还要能精益求精,巧思创新。”洪家光说。航空发动机是航空器的心脏,其高速运转时,不能有任何偏差,近千片不同的叶片必须做到与叶盘完全精准对接。经过5年1500多次探索尝试,洪家光和同事一次次观察、记录、比对、调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终于成功突破了毫微之差,研发出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去年洪家光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的视频教材《车工技能操作绝技绝活》,先后为行业内外2000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以洪家光名字命名的“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站”,承担起了“传帮带、提技能”的职责。在他与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室申报并获得31项国家专利授权,完成创新和攻关项目84项,成果转化63项。毫厘之间守初心。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后,洪家光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继续带好头、做榜样,创新实干,为中国品牌中国速度作贡献。”洪家光说。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铸锻钢事业部水压机锻造厂车间内,机器轰鸣,吊车起降,巨剪穿梭,眼前的1.5万吨水压机足有六七层楼高。一旁,刘伯鸣正在有条不紊地指挥这台“庞然大物”,脸颊被滚滚热浪炙烤得通红。自1990年至今32年间,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成长为水压机锻造厂副厂长,刘伯鸣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刘伯鸣笑称“自己就是一个打铁的”。他清晰记得刚入厂时,老一辈劳模对年轻工人的谆谆教导——“我们是一重人,打铁就要打到最好”。这些年来,刘伯鸣与他的团队全身心投入技术攻关,他所在的水压机锻造厂,承担着核电装备、石化装备、高端装备等大、特、新锻件产品生产任务,经他手打的“铁”,如今已成为国之重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承劳模和工匠精神,既要弘扬优良传统,又要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开拓创新。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超大锻件国产化是国内锻造业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多年来,刘伯鸣潜心钻研,先后攻克90余项重大产品锻造工艺难关,填补国内行业空白40项,出色完成三代核电关键部件、世界最大715吨核电常规岛转子等20余项超大、超难核电产品锻造任务。刘伯鸣在多项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锻造技术的空白,也打破了核电关键锻件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平日里,刘伯鸣的劳模工作室是厂里除车间以外最热闹的地方。他和徒弟常常因为一个技术问题讨论得热火朝天,“我要将技能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带出更多高水平的技能人才。”师傅全力“传帮带”,年轻的工匠进步飞快。如今,刘伯鸣的徒弟张欣宇已是厂里最年轻的副班长,师徒二人还被黑龙江省总工会授予“好师傅,好徒弟”的光荣称号。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一重考察时强调:“我们必须坚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中国要发展,最终要靠自己。”牢记总书记嘱托,刘伯鸣从未停下技术创新的脚步。“自主创新是挺直中国制造业‘脊梁’的关键,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打造出更多国之重器,是我的职责所在。”刘伯鸣说。
今年81岁的赵亚夫,是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退休前,他曾担任镇江农科所所长、党委书记,还曾担任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63年,赵亚夫向镇江农科所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立下“为农民服务一辈子”的初心。1966年3月,他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82年,赵亚夫赴国外学习,学会了草莓种植新技术。回国后,他在句容推广种植2万多亩草莓,帮助一批农民增收致富。数十年来,赵亚夫扎根句容,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探索出在江苏丘陵山区进行农业开发的新模式,蹚出一条农民共同富裕、农业生态高效、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路子。2001年,从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休。之后,赵亚夫来到天王镇戴庄村,大力推广桃、葡萄、梨、有机水稻新品种的种植新技术。给桃树施有机肥,要绕树一周;庄稼地里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刚开始,听到赵亚夫介绍这些种植新方法时,不少农户将信将疑。“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在赵亚夫的带动下,农户们种植的有机桃口感好、销得快,价格从以前的1元3斤卖到8元1斤。看到有甜头,更多农户纷纷跟进。2006年,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截至目前,戴庄村有812户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03年的入不敷出,提高到现在的42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从2800元增长到3.75万元。这些年,除了每周下田指导农户,赵亚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农业人才。2018年,他担任总顾问的“亚夫团队工作室”在戴庄村成立,迄今已培育出农村科技人才1200名,为句容100多个农村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他还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奖等荣誉。“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我的责任重大。”赵亚夫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将成果留在农民家,“我要一直干到干不动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