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32025年7月3日 辟谣:网传“广西隆林洪灾造成12人死亡”“广西隆林洪灾山体滑坡目前3人死亡”均为不实信息 详情:7月3日,有网民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称“广西隆林洪灾造成12人死亡”“2025年7月1日,广西隆林洪灾山体滑坡,给当地灾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目前3人死亡,1人受伤”,引发关注。经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应急管理局核实,上述信息系谣言。6月30日至7月1日的强降雨造成隆林7条街道被淹、5处内涝,冲毁道路36.17公里,600余户房屋受损,紧急转移避险476人,但并无人员伤亡。目前,全县灾后恢复工作有序展开。(来源:“广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微信公众号) 辟谣: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东莞市教育局通报东莞中考数学科目不存在考前试题泄露情况 详情:6月30日,2025年东莞中考开考。7月1日下午数学科目考试结束后,有网民发布“东莞市某校冲刺考前强化训练试卷”,并反映与中考数学科目试卷高度雷同,网上随之出现“疑似数学科目泄题”“东莞中考数学重考”等信息。经核查,上述信息系谣言。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东莞市教育局发布通报表示,广东省中考命题教师均经严格遴选审查后从高校及各地市抽调,入闱命题各环节管理严密,试卷安全保密工作扎实,不存在考前试题泄露情况。经东莞市教育局排查,东莞市辖区内初中学校均未使用过网络发布的“冲刺考前强化训练试卷”;未发现东莞组考过程存在泄题情况。(来源:“广东省互联网举报中心”微信公众号) 科普:北京也出现“回南天”?专家:并不算是 详情:近日,北京阴雨天气频繁,网民发布的照片显示,地铁步行通道的墙壁、地板上凝结出水珠,很像南方潮湿的“回南天”,#北京回南天#话题冲上热搜。 气象专家表示,近期北京湿度确实比常年同期大,但这并不算是“回南天”。所谓“回南天”,是指每年2至4月出现在华南、东南沿海(如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先冷后暖”导致的水珠挂壁现象。冬末春初,南下的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从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开始增强。冷空气影响时,室内墙面、地板、物品等温度下降,而冷空气过后,暖湿气流上来,遇到回温滞后、偏冷的墙面、地板等的表面,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出水珠,形成明显的“回南天”现象。严格来说,北京前期没有冷空气导致的气温下降,因此不算“回南天”。(来源:“北京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 通报:公安机关公布涉民生等领域网络谣言8起典型案例 详情: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工作,及时发现查处借热点舆情事件进行造谣传谣线索,重拳打击编造传播涉民生等领域网络谣言违法犯罪活动。近日,公安部公布8起典型案例。 案例一:孙某自导自演“百万粉丝网红谎称本人遭勒索后自杀”网络谣言案。 案例二:陈某编造传播“在工商银行购买的金条剪开发现杂质”网络谣言案。 案例三:孔某芳编造传播“河南博物馆买讲解保进馆”网络谣言案。 案例四:祁某伟编造传播“大同的黄花地被大面积毁掉,相关人员套取现金”网络谣言案。 案例五:王某建编造传播“山西档案馆高薪急聘档案录入员”网络谣言案。 案例六:朱某编造传播“安徽含山一河道将泄洪”网络谣言案。 案例七:肖某福等人编造传播“河南一地大批人员聚集河流摸金摸铜钱”网络谣言案。 案例八:狄某奇编造传播“山东一女子向丈夫索要5元买早餐遭拒后轻生”网络谣言案。 以上人员均已被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来源:“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 详情:公安机关公布涉民生等领域网络谣言8起典型案例
2025年7月2日 辟谣:“北京取消中级职称”系谣言 详情:近期,2025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启动后,网上流传“北京取消中级职称”的说法。经核实,此言论不实,中级职称并未取消。据北京市人社局介绍,申报人可以对照初级、中级、高级职称不同层级的要求,根据自身情况申请职称评审。不同系列的职称申报具体要求不同,以工程技术系列为例,本科毕业需要先取得中级职称,获评中级职称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才能申报高级职称。(来源:“北京网络举报”微信公众号) 谣言:2025年7月1日起,海南实行电动车新规? 真相:近日,网上有不少自媒体账号传言称,“2025年7月1日起,海南省将实行电动车新规”“头盔需要分为春、夏、冬三款,以适应不同需求”“12-15岁未成年人不得乘坐电动车”等,引发广泛关注。对此,海南交警明确回应称,所谓新规为虚假信息,海南目前未出台任何电动车管理新规,对网上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恶意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来源:“海南交警”微信公众号) 科普:出现这些症状不是感冒,而是过敏了!夏天尤其注意 详情:很多人认为春秋是一年中过敏最高发的季节,其实,夏季也要注意预防过敏。夏季高温潮湿,皮肤屏障功能变得脆弱,户外活动增加、紫外线照射增强、各种昆虫大量繁殖等,都是导致过敏患者增加的原因。 光敏食物、药物或诱发紫外线过敏:夏天最常见的就是紫外线过敏,也就是光敏性皮炎。某些食物和药物含有光敏性物质,就像给紫外线加了“光学放大器”,会诱发和加剧敏感人群紫外线过敏。皮肤屏障功能弱、有紫外线过敏家族史的高风险人群,如果长时间户外活动暴露在阳光下,前4小时应避免吃光敏食物,如芹菜、香菜、无花果、芒果、泥螺、河蚌等。颈部、双上肢、双手、口唇、面部等部位容易诱发过敏,出现皮肤被晒红,瘙痒、起泡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局部肿块,这时要及时就医。 夏天鼻炎多发,霉菌过敏需警惕:进入梅雨季节后,霉菌也会引发过敏性鼻炎。尤其是儿童群体,往往被误认为是感冒。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有关专家介绍,感冒和过敏性鼻炎最大的区别是感冒有全身症状,比如发烧、全身肌肉酸痛,但过敏性鼻炎不会。多数霉菌物种最适宜的生长湿度区间是60%~80%,叠加高温,生长速率会成倍增加。因此,梅雨季节霉菌繁殖非常快,在居家环境中的浓度很高,墙壁、家具乃至空调系统都能成为各类致病霉菌的滋生场所。(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通报:“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公开曝光一批典型案例 详情:近期,国家网信办扎实组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部署地方网信办积极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不法行为,督促重点网站平台强化涉企信息内容管理,从严从快处置一批涉企违法违规账号。现将部分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1.“柴怼怼”等账号编造涉企虚假不实信息,恶意诋毁攻击企业。抖音账号“柴怼怼”“怼怼柴”,小红书账号“柴怼怼”等,无事实依据蓄意抹黑某企业的产品质量,恶意诋毁某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并借机吸粉引流带货。涉及的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2.“孟栖笔谈”等账号发布涉企负面信息,谋取非法利益。微信公众账号“孟栖笔谈”“辉常观察”,微博账号“-孟永辉-”,百家号“孟永辉”等,长期集纳发布涉企负面不实信息。在企业与其沟通删除不实信息时,要挟开展商务合作。涉及的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账号主体被纳入平台黑名单管理。 3.“车说道”等账号蹭炒涉企热点,发布虚假不实信息。懂车帝账号“CHE车说道”、易车账号“CHE车说道”、搜狐账号“车说道”等,为博眼球、吸流量,恶意蹭炒智能驾驶、辅助驾驶等汽车行业热点话题,发布某品牌汽车不实信息,捏造人员伤亡事故,虚构法院判决,恶意诋毁企业产品质量。涉及的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4.“物联网咨询室”等账号散布企业商业秘密,传播虚假不实信息。微信公众账号“物联网咨询室”“物联网咨询室号外”为博取流量,长期发布某高科技企业的商业秘密,并恶意传播虚假信息,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发展。涉及的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5.“兴德旺业”等账号冒用企业、企业家身份,开展市场营销。微信公众账号“兴德旺业”“杭州娃小哈”,微信视频号“兴德旺业书院”,抖音账号“王少甫-瀚慈”等,在账号名称、简介中假冒仿冒企业名称或假借企业家名义发布信息,开展商业活动。涉及的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处置,侵权信息已被清理。(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详情: “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公开曝光一批典型案例
2025年7月1日 谣言:山西晋中榆次遭遇水灾? 真相:近日,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并配文称“山西榆次水灾现场,来榆次看海吧”,视频画面显示,洪水漫过街道,行人趟水行走,引发关注。据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有关部门核实,属地未出现汛情,该视频是将近日发生在外地的水灾视频张冠李戴,标注为“山西榆次”发布,为不实信息。(来源:“山西网络举报”微信公众号) 科普:警惕!穿洞洞鞋易引发这些安全隐患 详情:夏天,洞洞鞋凭借柔软舒适的特性广受大众青睐,然而,其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增加脚部真菌感染的风险:医生介绍,洞洞鞋吸汗性不如网面鞋、布鞋,透气性比塑料拖鞋弱,高温下长期穿着易产生潮湿环境,增加脚部真菌感染风险,且其塑料材质“包裹”脚趾,使脚趾缝难通风干燥,柔韧度不够还易摩擦致皮肤屏障受损,为真菌感染提供机会。乘坐扶梯时易发生危险:专家提醒,洞洞鞋因其鞋头宽大、鞋面高,距电梯锯齿部位近,且塑料鞋底与脚摩擦力不够易致鞋体前移,夹入时不易察觉。增加崴脚风险,不利于儿童足部发育:一些增高洞洞鞋鞋底弧度大,会减弱踝关节稳定性,增加崴脚风险,成年人长期着力点不正还会引发足弓塌陷、足底筋膜炎等问题,导致不良体态。儿童足部骨骼、韧带18岁左右才发育完全,洞洞鞋材质软、承托力不足,宽大鞋头还可能致发力重心外偏,可能影响足部发育、引发足内翻。 总之,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均不宜长期穿洞洞鞋,可偶尔作为休闲鞋穿,平时宜选有良好支撑和足弓承托的运动鞋或皮鞋。(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通报:关闭“筷玩思维”等黑公关账号,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典型案例 详情:今年3月以来,上海市区两级网信部门会同公安、检察部门以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聚焦“编谣言、炒旧闻、软敲诈、黑水军”等乱象问题,深入推进“清朗浦江·e企同行”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截至6月底,小红书、哔哩哔哩、东方财富网等属地网站平台已拦截清理涉企侵权信息12.8万余条,处置违法违规账号1952个。根据“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涉企侵权信息受理服务站”和企业反映的线索,上海市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严肃查处一批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账号和信息,并面向社会公开通报了“筷玩思维”要挟企业合作并违规采编被封号、“物联网咨询室”持续发布涉企侵权信息被封号、“**网房产上海”损害企业形象声誉被禁言、“**财经116”发布涉企负面不实信息被禁言、“**的荷包蛋”发布涉企负面不实信息被禁言等5个典型案例。 上海市网信办相关负责人指出,网络环境已成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方面,打击网络侵权信息和违规账号,维护良好舆论环境,是助力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欢迎广大企业据实反映举报线索,网信、公安、检察等部门将对“按键伤企”“网络黑嘴”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会商研判、联合处置,对典型案例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的治理效果,努力营造清朗网络环境,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来源:“网信上海”微信公众号) 详情:关闭“筷玩思维”等黑公关账号,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