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 谣言:7月1日起老年人坐火车有新规定,买票能打折? 真相:近日,网上有信息称:“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在5月17日曾发布文件,明确自7月1日起,60-69岁老年人可享受除法定节假日和暑运高峰期外的火车票七折优惠;70岁以上老年人则可全年享受六折优惠,且不受节假日和暑运限制。”经核查,上述网络传言不实。国铁集团所有官方信息发布渠道都没有发布所谓《关于优化老年人铁路出行服务的实施意见》的文件。中国铁路12306客服也回应称,中国铁路未发布过上述文件,目前60岁以上老人购票暂无折扣优惠。进一步溯源发现,相关信息大概率为自媒体或营销号利用AI软件生成,其利用老年人的出游意愿以及对车票信息的关注度,使用AI大模型编写虚假信息,依旧是“博眼球,拉流量,变现谋利”的套路。(来源:“上海网络辟谣”微信公众号) 误区:纯素食可以满足孕期全部营养需求? 真相:这种说法不科学。孕期对蛋白质、铁、维生素B12、DHA等关键营养素的需求显著增加,而素食中部分营养素存在天然缺陷。例如,维生素B12几乎仅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长期缺乏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植物性食物中的铁(非血红素铁)吸收率远不如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可能造成贫血进而影响胎儿发育。此外,素食者如果未合理搭配高钙食物,往往也容易出现钙摄入不足的情况。 尽管理论上纯素食者可通过强化食品或补充剂满足部分需求,但这需要专业医生做个体化评估后,严格规划并定期监测营养指标。普通人通常很难做到,从而会给胎儿的健康发育带来更多风险。(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科学辟谣) 通报:江西网警发布打击涉企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详情:按照江西省公安机关“净网-2025”专项工作部署,江西省公安网安部门聚焦编造涉企谣言等违法行为,持续加强打击网络谣言力度,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公布5起涉企谣言典型案例: 一、徐某编造传播“某品牌股权受外资控制”谣言案 南昌徐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主动承接网络水军团伙派单,在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某品牌股权受外资控制”的不实信息,恶意诋毁某品牌形象,对企业声誉造成损害。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予以行政处罚。 二、李某编造传播“某企业创始人落马、破产”谣言案 南昌李某为赚取流量,通过多个小红书账号陆续发布“三大富豪落马”“马某破产、某企业到了最危险时刻”等虚假信息,误导公众,引发大量网民关注讨论。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予以行政处罚。 三、魏某编造传播“某直播平台发布破产公告”谣言案 九江魏某为博取流量,在微博平台发布“某直播平台发布破产公告,宣布正式破产”的虚假信息,对平台公司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予以行政处罚。 四、王某编造传播“某品牌冷饮有致癌物”谣言案 宜春王某为吸引眼球、博取关注,在抖音平台发布“某品牌冷饮有致癌物,会致癌”的虚假信息,造成该谣言信息传播扩散,损害企业品牌声誉。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予以行政处罚。 五、吴某编造传播“峡江县某超市倒闭”谣言案 吉安吴某为吸粉引流,在多个微信群内发布“某超市要倒闭了,有卡赶快去用”的虚假信息,造成谣言信息在当地传播扩散,大量不明真相的群众听闻消息后前往该超市抢购商品,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予以行政处罚。(来源:“江西网警”微信公众号)
2025年6月24日 辟谣:所谓“监测到考场作弊”以及“提前查分”“AI精准填志愿”“付费提前录取”等涉中考短信均为谣言 详情:近日,山东烟台、贵州贵阳等地有学生家长反映,中考结束后收到以所谓“填报志愿厅”“招生办”等名义发送的“提前查分”“作弊指控”等诈骗短信,个别家长因误信缴纳费用受骗。经当地教育部门核查,此类信息均为电信诈骗。贵阳市教育局日前发布提示信息:凡是声称“监测到考场偷看”“提前查分”“提供内部指标”“AI精准填志愿”“付费提前录取”“助学金补贴”等,都是中考后电信网络诈骗套路,请广大考生和家长注意防范。(来源:@网信烟台、“贵阳教育”微信公众号) 辟谣:关于广东清远地震,这些网传信息系谣言 详情:6月23日18时48分,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发生后,网上传出多条有关清远地震的不实信息。 谣言一:清远地震致花都一小区楼体倾斜? 真相:据“广州花都发布”发布通报,网传“花都区叶榕街5号广州融创雪域澜庭一居民楼受地震影响、楼体倾斜”,接报后,区政府迅速组织部门、专家赴现场核查。经专家现场勘测,楼体地库、塔楼、楼顶均未发现形变,无发现异常。 谣言二:清城区金海湾豪庭小区、东城大道培英学校道路地面出现裂缝? 真相:清远地震发生后,网传清远市清城区北江一路的金海湾豪庭小区内地面疑似裂开。随后有网民发现,并非地裂,是水渍。6月23日晚7时35分,经现场核实,地上没有发现裂缝。还有网民发布照片称“清城区东城大道培英学校路段出现裂痕”。经核实,该“裂痕”实为此前修补道路使用的沥青,并非此次地震造成的破坏。(来源:“广东省互联网举报中心”微信公众号) 误区:植物奶可以替代配方奶粉? 真相:这是谣言,千万不要这样做。对吃奶的宝宝来说,植物奶存在明显的营养缺陷。配方奶粉是针对婴幼儿需求科学配比的营养食品,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全面营养素,是无法母乳喂养时合格的替代品。而普通植物奶(如豆奶、燕麦奶)蛋白质含量普遍低于配方粉,且植物蛋白氨基酸谱不完整(如大豆蛋白缺乏蛋氨酸),需强化添加弥补不足。而且植物奶中的膳食纤维和抗营养因子(如植酸)可能干扰矿物质吸收,增加胃肠道负担。此外,植物奶天然缺乏维生素B12、DHA、牛磺酸等神经发育关键成分,长期单一饮用可能导致贫血、免疫力下降及认知发育滞后。 世界卫生组织及多国儿科协会明确指出,0-12个月婴儿应以母乳或配方奶粉为主食,植物奶仅可作为特殊补充,不可替代配方奶粉的全面营养供给功能。(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科学辟谣) 通报:利用AI炮制“政府工作人员因买方便面被通报”,一男子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详情:近日,网上流传一份“通报”,称“泰州姜堰顾高镇政府办公室两名干部张某某、李某某在三令五申严禁违规吃喝、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纪律要求下,未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镇政府周边一便利店消费方便面2份,行为逾越了公职人员的廉洁规范,造成了不良影响,予以通报批评”,引发网民关注。经核查,相关内容完全虚假,顾高镇政府从未发布类似通报,镇政府工作人员也无文中提到的“张某某(男,31岁)、李某某(女,29岁)”。公安网安部门查明,网民曹某林为蹭热点、博眼球、吸引流量,利用AI工具炮制相关谣言。目前,曹某林已被属地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来源:“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 通报:江苏无锡公布5起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详情:网络谣言违法犯罪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净网”专项工作以来,江苏无锡公安持续加大打击整治力度,切实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现将近期侦办的5起典型案例公布如下: 案例一:谢某等人编造诋毁紫砂行业网络谣言案 2025年3月,公安机关巡查发现,某网络账号通过直播、短视频多次散布“宜兴紫砂壶含毒”等不实信息,恶意诋毁宜兴紫砂行业声誉。经查,谢某等人伪造检测报告,仿冒“315”认证网站,在直播中捏造“台湾尿毒症与紫砂关联”“99%紫砂壶有毒”等谣言信息,趁机提升自产紫砂壶销量,严重扰乱公共秩序,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谢某等5人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案例二:赵某编造“公司退市”网络谣言案 2025年1月至4月间,赵某多次在网上编造散布“某公司要退市了”等谣言信息。经查,赵某于2024年12月从该公司离职,心生不满,在网上散布谣言,扰乱企业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赵某已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 案例三:占某某等人编造涉“无锡马拉松”网络谣言案 2025年3月,占某某为博取关注、吸引眼球,在网上编造“无锡马拉松野鸳鸯”男主为某公司高管的谣言信息。钱某为泄私愤,在网上编造“无锡马拉松野鸳鸯”女主为无锡市一居民的谣言信息。上述谣言在网上大量传播,扰乱公共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占某某、钱某已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 案例四:孙某等人编造“故意杀人”网络谣言案 2025年4月,孙某、伍某某等人为博取关注、吸粉引流,编造散布无锡市某小区“一男子将老婆杀了”等谣言信息,导致网上大量传播,扰乱公共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孙某、伍某某等人已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 案例五:李某某编造“新吴区地震”网络谣言案 2025年5月,李某某使用AI软件编造生成“无锡市新吴区发生5.1级地震”“保安砸窗救孕妇反遭问责”等谣言信息,并在网上传播,扰乱公共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李某某已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来源:“平安无锡”微信公众号)
2025年6月23日 谣言:新疆赛里木湖出现“脏脏黄沫”? 真相:近日,有网民发帖称“新疆赛里木湖面出现一些黄色的泡沫,看着很脏”,引发关注。对此,新疆赛里木湖景区管理委员会综合执法局回应称,这些泡沫实际上是花粉。盛夏时节,赛里木湖环湖近130万亩的天然花海正在盛放,亿万花粉被风送入高空,在赛里木湖的水汽蒸腾作用下,花粉吸附了水分如细雨般垂落湖中,形成了赛里木湖这一罕见的“花粉海”奇观。“花粉海”一年仅存续15到20天,它并非污染,风送花粉入湖,湖育微生物,鱼食微生物,形成一个依托天然花粉驱动的完整生物链。(来源:“新疆网络辟谣”微信公众号) 误区:米汤可以完全代替母乳和奶粉? 真相:母婴健康话题长期以来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近期,“米汤可以完全代替母乳和奶粉喂养孩子”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甚广,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目前有大量证据表明,母乳是新生儿最完美的食物。除了能提供水分和热量,母乳含有生物活性成分如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能促进婴儿生长发育、预防疾病,降低未来肥胖和糖尿病风险。配方奶粉虽然比不上母乳,但经科学调配,也可满足婴儿成长的营养需求。 而米汤的成分以淀粉为主,缺乏必需脂肪、乳糖及优质蛋白。将其作为主要食物,会导致婴儿营养不良。目前宣扬“米汤可以代替母乳和配方奶粉”的博主已因发布谣言被平台禁言。(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误区:变电站会产生辐射?电力线路传输的电流会产生磁场,影响大家的身体健康? 真相:此类担忧并无科学依据。我国对输变电工程制定了严苛的电磁环境标准,从设计到建设均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一般不会对周边生产生活造成负面影响。以500千伏变电站为例,国家规定其工频电场强度限值为4000伏/米,而实际监测数据显示,其运行时产生的电场强度通常仅为几十伏/米,远低于标准限值。 变电站不是辐射源,其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不会对附近居民健康造成影响。从数值上看,变电站的磁感应强度为0.276μT,而电视机的磁感应强度为0.389μT,手机的磁感应强度为4.964μT,电吹风的磁感应强度为1.004μT,微波炉的磁感应强度更是达到13.195μT。也就是说,变电站周围的电磁环境强度甚至比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产生的磁感应强度还要小得多。(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关注:中央网信办深入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第一阶段工作 详情:“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自2025年4月启动以来,中央网信办聚焦AI换脸拟声侵犯公众权益、AI内容标识缺失误导公众等AI技术滥用乱象,深入推进第一阶段重点整治任务,部署各地网信部门加大违规AI产品处置力度,切断违规产品营销引流渠道,督促重点网站平台健全技术安全保障措施,推动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加速落地。第一阶段累计处置违规小程序、应用程序、智能体等AI产品3500余款,清理违法违规信息96万余条,处置账号3700余个,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详情:中央网信办深入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第一阶段工作 通报:北京6月以来累计清理假冒仿冒韦东奕个人账号超5000个 详情:自6月初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韦东奕开通网络账号以来,针对假冒仿冒其账号吸粉引流、恶意营销牟利等乱象,北京市网信办迅速部署,指导抖音、快手、微博等网站平台依法依规、从严从快处置,累计清理违规账号超5000个。 近日,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韦东奕食堂就餐遭多人轮番拍摄的视频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贴脸拍摄”“围堵跟拍”等侵扰行为引发媒体与网民强烈谴责。针对近期“自媒体”跟拍盯拍、恶意蹭热行为,北京市网信部门第一时间开展核查,督导属地网站平台全面排查、分类处置,坚决铲除无底线博流量土壤。北京市网信办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集中清理盯拍蹭热等信息4699条,关停违规直播间32个,对740个实施恶意拍摄、歪曲解读的“自媒体”账号采取禁言、限制营利、关闭等处置措施。北京市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专项整治,强化常态化治理,加强部门协同联动,线上线下一体打击违规行为。同时,指导属地平台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来源:新华社)
2025年6月20日 辟谣:网传“河南信阳火灾致7人死亡”系谣言! 详情:近日,有网民在某社交平台发布题为“信阳火灾事件”视频,视频配音称“电动车门店炸成火海,7条生命被浓烟吞噬”“一家四口熟睡中被呛醒,火舌已封死楼梯口”,并配以“信阳7人惨死”等文字信息。经核实,网传视频实为5月23日夜间,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兰店办事处辖区一电动车店内发生火情,当地应急、消防部门及周边群众发现火情后迅速开展救援,将被困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被困人员成功脱险,网传“火灾造成人员伤亡”信息系谣言。(来源:“清朗河南”微信公众号、信阳市互联网举报和辟谣平台) 谣言:广州地铁3号线支线停运? 真相:近日,有自媒体发布消息称,“因广州地铁3号线以及10号线施工需要,经市政府批准,自2025年7月8日起,3号线体育西至天河客运站区段列车停止对外服务,敬请留意”。经核实,该信息内容不实。政府相关部门及广州地铁官方从未发布过此类信息。广州地铁今年计划开通10号线(西塱至杨箕东),不涉及既有线改造和拆解,不影响3号线正常运营。(来源:“广东省互联网举报中心”微信公众号、@广州地铁) 误区:换了新电表,用电量猛增? 真相:这是计量精度提升带来的“错觉”。老旧机械式电表使用中易因磨损出现计量偏差,常导致耗电统计偏慢,而智能电表采用电子芯片计量,能精准捕捉家电待机等微小电流,使以往被忽视的“隐形耗电”显现。同时,超龄家电能耗增加,也会在新电表的精准计量下,让用户产生用电量上升的感觉。 在此提醒大家,如对电表计量存疑,可联系供电公司申请专业检测。日常生活中,养成拔插头、更换节能家电等习惯,既能避免不必要的电费支出,也有助于节能减排。(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通报:上海警方严厉打击涉企舆情敲诈犯罪 详情: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平台经营的自媒体账号,恶意炒作企业的所谓“负面信息”,以“交钱就删”“不交再发”为要挟,以所谓“商务合作”“舆情服务”为掩护,实施针对企业的敲诈勒索犯罪,严重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破坏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对此,今年以来,上海警方依托“砺剑”“净网”系列专项行动,畅通警企沟通渠道、广泛搜集犯罪线索,依法严厉打击涉企造谣抹黑、有偿删帖、舆情敲诈等违法犯罪活动,有力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有效维护法治营商环境。 从已侦案件看,不法分子对企业实施舆情敲诈主要分为以下三步: 1.搜集编发负面、不实信息 不法分子通常在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注册账号,以自媒体身份经营积累一定影响力后,打着“舆论监督”旗号,通过网络有针对性搜集目标企业的所谓“负面信息”,随后采取“无中生有”“移花接木”“断章取义”等手段重新拼凑成文后冠以“吸睛标题”发布。这些负面、不实文章一般都滥用极端词汇,刻意制造公众对企业的不满情绪,极易快速引发舆论关注。不法分子舆情敲诈的目标,多为社会关注度高的经济、民生领域的知名企业,尤其是处于上市、融资等关键节点的大型企业。 2.利用网络炒作形成舆论压力 不法分子利用其经营的自媒体账号的影响力,编发的涉企负面、不实信息又刻意贴靠社会关注和网络热点,极易在短时间内大量转发评论,形成网络舆情。同时,为了进一步向目标企业施压,有的不法分子还会雇佣“网络水军”短时间多账号同步炒作负面信息,人为制造舆情发酵假象,逼迫企业主动联系不法分子,花钱息事宁人。 3.以舆论胁迫敲诈企业索取费用 在负面舆情发酵后,有的不法分子采取直接威胁的方式,要求企业“有偿解决”,明示若不支付“删帖费”就继续发帖放大舆情;也有的不法分子打着“商业合作”旗号,以签署“合作推广”“舆论支持”等服务协议为名间接逼迫企业“付费删帖”,企图为敲诈勒索披上“合法”外衣。 网警提醒:凡是以“有偿删帖”“舆情合作”等名义,明示或者暗示企业“付费避免曝光”的行为,均可能涉嫌舆情敲诈。企业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切勿恐慌,应坚决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第一时间固定发帖内容、聊天记录、合同签订、资金往来等证据,及时依托“守沪e站”等警企合作机制反映情况,并到公安机关报案,不要私下满足敲诈者支付“封口费”等要求。一时的隐忍换不来长久的“太平”,只会助长犯罪分子的“胃口”。互联网平台应依法依规对相关虚假、侵权信息采取清理、屏蔽等措施,防止不实言论持续发酵,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来源:“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 详情:上海警方严厉打击涉企舆情敲诈犯罪